40多歲的陳小姐擔任公司主管,近幾年來業務繁重,經常出現腹瀉腹脹、排便次數增加及肚子絞痛等症狀,每當總公司開會前夕,求好心切的她為了準備資料及報告,經常加班熬夜,腹瀉症狀就更嚴重,經常不停跑廁所。
因實在太不舒服就醫,確診為「腸躁症」,但她擔心腸子長出壞東西,跑了好幾趟醫學中心,還到健診中心安排檢驗,希望確定腸胃正常。雖然檢驗報告顯示正常,但她仍疑神疑鬼,因為拉肚子、腹痛等情況遲遲無法好轉,嚴重時一天得跑十幾次洗手間。
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腸胃科主任楊瑞能指出,腸躁症是眾多腸胃不適症狀的大集合,即使醫學進步,但迄今仍無法以任何醫學檢查來確認,醫師只能從病人描述的症狀來研判。
由於每個腸躁症患者表現症狀不盡相同,必須先排除腫瘤及其他疾病如腸癌、胃癌的可能性;如果器官沒有病變,而患者慢性、反覆的腹痛與不適,加上排便習慣改變時間超過六個月,就會歸為腸躁症。
一般來說,腸躁症屬於功能性問題,可能是腸胃道蠕動或感覺神經的機能不正常,引起諸多不適症狀;有些人則是因壓力沈重、過於緊張,也有人是飲食出問題。
研究發現,腸躁症與交感神經、副交感神經或腸道神經等三個神經系統失衡有關,以致排便習慣改變、腸道脹氣、腸胃疼痛,正因如此,腸躁症難以根治,以症狀治療為主,服用止痛、止瀉、軟便、消脹氣等藥物,來緩解不適症狀。
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,腸躁症是腸胃科門診中最常見的下消化道疾病,通常與個人體質與長期壓力有關;患者應學習正確紓壓,可跑步、瑜伽減壓,並維持良好飲食習慣,習慣跟腸躁症和平相處,以平常心面對。
李宜家建議,應該讓腸道蠕動規則化,在飲食上,少吃麻辣鍋等又辣又鹹等重口味食物,多吃含有纖維的蔬果;平常多運動,例如慢跑、快走、騎單車等,藉此刺激腸胃蠕動。
「一定要吃早餐。」李宜家說,許多民眾不吃早餐,習慣早午餐一起吃,但長期不吃早餐,腸胃蠕動功能就會逐漸變差,建議有腸躁症困擾的人,務必好好吃早餐,讓腸道產生較大蠕動。
楊瑞能提醒,三餐最好定時定量,不要暴飲暴食,且不可冷熱食混著一起吃;有人一邊吃麻辣鍋,一邊喝可樂、汽水,享受美食後,接著就腹瀉不止。建議有腸躁症困擾的民眾,應該詳細記錄三餐飲食內容,找出可能引發腹痛、腹脹、腹瀉等食物,例如,有人一吃冰品腸胃就受不了,有人則是吃了泡麵狂拉七天。
留言列表